年轻人,想闯就闯

不久前,一则清华本科、北大硕士毕业生做游戏女主播的新闻引起公众热议。不少网友对此纷纷吐槽,质疑其“不务正业”“浪费资源”“白瞎一个清华北大名额”。

学非所用,在当下的年轻人中并不罕见。

“我是在第二份工作中,才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。”27岁的陈超是江苏人,从2013年在上海做海外营销,到2015年南下深圳尝试做媒介公关,再到第三份工作的高级市场经理,他的每一次择业,都和所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毫无关系。

“年轻人就应该在实践中慢慢寻找自己的职业和人生方向。”在陈超眼里,“学非所用”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。尽管是工科出身,但陈超知道,自己更适合从事市场营销工作。他对自己未来的规划,是成为一名合格的首席营销官。

“其实,就业要满足社会的需要。”广东深圳职业训练学院教授、高级职业指导师吕革新表示,“学什么做什么”和“一个饭碗守一辈子”的思维方式,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早已落伍。“人们能拥有充分的自主择业权,恰好证明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。”

1991年出生的刘宗建曾是深圳小有名气的“钢琴王子”——5岁学琴,在国内外艺术大赛中多次获奖。2007年,年仅16岁的刘宗建被美国知名艺术学院录取。但2015年,他在众人的惊叹中,成立星普利(深圳)食品有限公司,开始创业。

“我对吃特别讲究,做菜可以说是我的一个爱好。”说起自己的选择,刘宗建认为,新一代的就业人群大多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中成长,金钱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,他们更为看重理想和创新,“希望自己能从事一份有意义的工作。”

自由职业获青睐

“现在师弟师妹的就业选择比我们多得多。”毕业5年、在高校留校工作的嘉茵看到,如今留学、创业、自由职业等成了不少毕业生的就业选择。“这得益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,以及宽松的社会环境。”

深圳大学法学院的小李,毕业后也曾去律所上过班。一板一眼的工作、有限的收入回报,让他坚持了不到一年,就放弃了。

“我想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,锻炼自己。”抱着这个想法,小李利用身边的资源和朋友开了一家装饰设计公司。在陌生的行业,他只得从头学起。桌面堆满改了又改的设计图、密密麻麻的数据表,灰头土脸、熬夜加班都成了家常便饭。

有了自己的“事业”,他也比同龄人更积极主动,更爱“折腾”。今年,小李的第二个创业项目——瑜伽馆也要开业了。

北京智邦明睿人力资源顾问有限公司的分析师表示,对于那些意味着“可能性”和“创造性”的机会,年轻就业者会积极争取和尝试,秉着“年轻就该闯一把”的信念,觉得试错也无悔。

“这几年,国家对双创的大力倡导,让许多大学生在读书阶段就开始接触创新创业项目,开阔了他们的眼界。年轻人在走入社会后,也更愿意选择创业。”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书记刘军军认为。

“工作没有最好的,只有最合适的,应该鼓励和包容年轻人的自主选择。”南方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彭中华说,无论是跨专业、跨行业就业,还是自主创业,年轻人在就业上的多元化选择,必将是未来一个大的趋势。



(来源: 人民网 中国青年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