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高考生备考的“六要六不要”

高考特别连载之二:

按:2020年6月6日,在高考开考前的一个月那天,老胡应邀上线为今年的考生及家长做了一次公益报告:“把握高考形势,踢好临门一脚。”没想到围观者近7万人,还有许多家长通过各种途径找到老胡希望进一步咨询。这里特将报告内容分两次予以刊布,供家长朋友们参考。

          2020高考生备考的“六要六不要”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作者:胡向东  

即将于一个月后参加高考的考生,“生于非典,考于新冠”,是货真价实的一代“特别”考生,是恢复高考40多年来首次放假4个月复课2个月就走进考场的考生。在这样一个多变的难以预测的时代,面临高考这样的决胜时刻,家长和考生应该及时放弃“我太南了”的浩叹,及时回到“主场”,冷静面对“史上最难”高考。我们首要需要做的,就是尽早了解和把握高考政策的变化,为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备考做好准备,为漫长的升学战役画一个圆满的句号。

一、要宽松,不要放松

离高考只有30天,进行系统的学习时间来不及了,但是进行一次系统的要点复习,却还是来得及的。这30天,家长们不能放弃,孩子们也不能放弃,不要觉得时间太少了,起不到什么作用了。时间永远是最珍贵的,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考前半个月的重要性。总体要求,就是要宽松,但是不放松。

为什么要宽松?“宽松”是指家庭氛围、学习气氛要宽松,因为到了最后时刻,几乎所有的高考学生,都会感到越是关键的时刻往往过得越艰难。对于高三生而言,此时大型考试,如月调、模拟考试已全部结束了,系统复习也已基本结束了,似乎所有的内容和要点,老师都已经讲过几遍了,再听几乎要吐了。因此会出现一个现象,很多高考生到这个时候,都感觉不想学了,学不进去了。这个阶段,考生的心态容易出现浮躁、畏难和迷茫情绪。因此,学校和家庭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,让学生从容度过这一段时间。

另一方面,宽松并不是意味着放松。越是在大家都昏昏然的时候,你的不放松,才会让你拥有更多的机会;越是别人在不知所措、不知何往的时候,你的坚持和坚定,才更可贵,才会为你赢得机会。所以这个时候,我们要沉心静气,勉励自己,在宽松的氛围里踏踏实实地复习和准备,在关键时刻超越对手、超越自己。

二、要和自己比,不要和别人比

高考日益临近,考生面临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,有一点压力也没有关系,既然不能逃避,就大大方方地承认它,把它转换成动力。怎么转换?一要明确目标,给自己制定一个小目标——真正的小目标,比如数学,把立体几何的主要例题题型复习一遍,做到真正掌握;语文,把几篇实用性文章看一遍,等等。定下这个小计划、小目标,然后以平和的心态进行重点学习,这样就是最有效的学习。看得见进展,看得见目标的实现,每天跟昨天的自己比都有进步,这是一种自我激励,不仅对高考复习有用,而且会终身受用。二是不跟别人比,包括不管别人的进度、目标,不要看这个同学在复习这方面内容,很重要,马上调转枪口,跟风学习;或者看到别人已经又复习了一遍,自己还这么慢,怕是永远赶不上了,自己给自己比下去了,自己给自己增加压力,自己给自己泄气。我们要自己跟自己比,用今天完成的内容、进步跟昨天的情况比,这样每天一个积极的暗示,能让自己心无旁骛专注于既定计划的推进。

哈佛大学有一任校长说过这样一句话:一个人成功的大小,并不是和别人比你做得怎样,而是和自身的潜能比,你做得怎样。十二年寒窗苦读,还有30天就将迎来真正的大考,我们不要去跟别人比,我们应该着眼自己的实际,充分开发自身潜能,努力去争取多掌握一个知识点,提升自己的成绩。如此,才能无悔于人生,无悔于高三。

三、要做真题,不要做烂题

先说是什么是烂题。简单武断地说,就是一些胡编滥造的复习资料上的题、模拟卷上的题。如果说此前你已经上当,做了太多的烂题,那么现在必须停下来,没有时间给你浪费了,现在只能做点真题。

什么是真题?真题有两种:一是过去历年的高考题,二是教材课本上的例题。这两种题一动一静,动的是高考题,每年都在变;静的是例题,教材不换它就在那里,也不会改动。那为什么把这两种不同的题归到一起,说是真题?我这里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秘密。它们的共同点在于,都是由学科专家团队编写后,经过征求意见、试用、修订等程序后,作为例题使用。什么是例题?顾名思义,它就是样题,是规范,是标本,是经典的试题,最典型的题目,它必然是高考必考的。而高考题,也是一个团队秘密工作几十天才做出来的,绝对不会有知识性错误,绝对要有针对性和普适性,才能被定为高考题。因此,这两种题,简单说就是真正经得过专家验证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题、经典题。

这是它们的共同点。那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?从事过高考工作多年,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,例题往往是高考题的来源,高考题是例题的演化。很多高考题都来自例题的创意,或者是对例题的改编、创新,扩充或深化,删节或简化。

主张大家做真题,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这些试卷不只是规范,而且它的答案是极富启发性的。因为所有的题目、试卷都是专家团队打磨出来的,高考命题叫做“磨题”,反复研磨,直到没有缺陷,没有瑕疵;它的答案基本上穷尽了各种解答方法,因此把这些真题真正弄懂弄通的话,它的作用是事半功倍的。

四、要做专题,不要“一天一个来回”

一天一个来回是什么意思?就是一天或二天的短时间里,把一门课程从头到尾地复习一遍,或者做一套两套模拟卷。这样看似效率高,实际效益低下。往往看似各个知识点都复习到了,结果问题还是问题,拿不到分的地方还是拿不到分,有时候做一套卷子后,发现得分还不如上一套,自己的信心越做越低。

主张分专题进行复习,就是将同类题目集中地、归纳性地训练。上面讲了,要求大家做真题不做烂题。做真题也不要一套一套地做。建议把高考真题、原题汇编集中起来,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做。比如,数学这些年都是6道解答题,分布也相对集中,一般在立体几何、三角函数、概率统计等几个领域。一天一个专题的话,我用六七天时间把几个专题都做一遍。比如今天有时间,挑出五六道立体几何的题目来,真正将它拿下,弄通弄懂弄会,拿满分、不丢分。明天再把六七道三角函数题挑出来,也把它们拿下。做不到满分时,就要琢磨错在哪、为什么这里上了当。解决了,再进行下一个专题。这样做有两个好处,一是知识掌握得牢固,每个专题弄懂吃透,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;二是有助于提升自信,考场上见到自己熟悉的专题会产生“这一类题我做过、我会做”的积极心理暗示。

   

五、要勤锻炼,不要“葛优瘫”

   要宽松不放松,包括锻炼身体也不能放松,因为这30天,有形的学习任务,并不像平时那么繁重,学习之余,不能过于放纵自己,沉迷于“空调、wifi、西瓜”的“葛优瘫”。为了给顺利完成高考做好体能储备,考生一定要坚持锻炼,但运动要适度。

  适度到什么程度?每天最好保证一个小时。因为越是临近高考,孩子们的精神负担就越重。心理负担重,就会导致学习效率和身体免疫力下降。在平时要是感冒了,可能喝杯开水就好了,现在这段时间里一感冒,由于精神压力大,可能就会转化成更严重的病症。那么,要想避免这些“悲剧”的发生,最好的办法就是锻炼,比如跑步、快走,或是球类运动。科学研究表明,运动促使身体合成血清素和多巴胺,这些正是决定快乐情绪的脑内化学物质,从而帮助改善抑郁,舒缓压力。如果你觉得心烦意乱,那就运动吧!如果你觉得学习效率低下,那就运动吧!如果你觉得睡眠开始出现紊乱,那就运动吧!身体疲劳,睡眠的的效率就开始提升,身体也就强了。面对同样的挫折,你身体强壮了的时候,身体耐受力就强。但你身体比较脆弱,稍微有点烦恼,就会成为一场灾难。所以,考前锻炼和学习备考一样重要。

六、要早做准备,不要只盯眼前

一是不要只关心孩子的成绩,还要关心他的心理变化情况和作息状态;

二是不要只关心“考”的问题,还要做好“招”的准备。准备什么?填报志愿。填报志愿的常识有哪些?如何了解学校?如何了解专业?如何把握自己的分数“待价而沽”?填报的规则和技巧,有机会我们再讨论。但我建议,各位家长为填报志愿,你得先了解孩子的需求、了解政策。

一是跟孩子聊聊兴趣,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,以便进行学校和专业选择。有家机构“麦可思”统计说,大学里约有40%的学生,对自己的专业不了解或者不满意,但只有不到5%的学生得到了调整。也就是说,学生对专业、对就业前景是不清楚的,这说明我们的学业生涯规划与学生需求严重脱节。

二是家长多了解学校、专业,做足功课。考完试后,不要还在考的怎么样、是不是正常发挥、评卷是不是漏评了等方面过多关注,要把重心放在帮助孩子了解学校、了解专业、了解内心、了解自己真实想法上面。

各位家长,现在有句话很流行:“别东张西望了,你就是你孩子的起跑线。”说明家长在培养孩子方面,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;家长的作为,往往是孩子成功的起点。我们希望考生们在挑战极限、激发潜能的过程中,绽放自己的亮丽青春!也希望家长朋友们在助考过程中,认真踢好临门一脚,为自己、为孩子、为家庭,留下永远美好的回忆!